属具在欧洲已经发展了近40年,安装率超过了95%,具有多样化、专业化等特点,但是在中国,属具行业还停留在相对初级的阶段。比如在欧洲,一台滑移装载机搭配不同属具就能搞定所有的园林施工,但国内园林工作仍以人工为主;再比如道路养护的铣刨作业,一台滑移装载机搭配自调平铣刨机等属具,就能完全胜任道路坑槽病害日常维修,如:铣刨、清扫、铲装工序,一机多用被发挥得淋漓尽致。但在国内基本采用小范围人工破拆和封路动用大型设备整体铣刨的方式。国内现有的属具企业追求价格内卷,很多现有的通用属质量较差,欧洲的特种属具企业关注到了中国市场。
在INTERMAT上,西麦的亚太地区负责人Stefano Ferrando介绍了西麦属具在欧洲的发展推广情况以及对中国市场发展的展望,他介绍了在欧洲市场属具已有了稳定的发展、大规模推广和很高的渗透率。2020年西麦开始进入中国市场,疫情后的2023年有了大规模发展,同时西麦为中国研制了专属的属具,并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更加专注于中国市场,解决曾经的问题。
近些年中国也面临着生育率降低,老龄化等问题,推进机械化进程迫在眉睫,随着房地产遇冷大型基建项目减少,不难推断工程机械主机设备需求量会逐渐减少。中国建设领域正在告别“大刀阔斧”,向“精雕细琢”转化,这都支撑了多用途工程属具迎来发展的春天。
这届INTERMAT有超过四分之一的中国参展商。带来了最新的整车设备,说明了中国企业推进全球化的雄心。中联重科海外公司总经理助理范志德先生在INTERMAT的建设简报会上表示,中联重科海外目前产生的全球营收占公司总营收的37%,“这是因为我们在过去两三年中在全球范围内重组了我们的战略。每年我们都意识到全球市场的增长非常有利。因此,现在我们不仅仅依赖中国国内市场。对我们来说,我们更多地关注全球市场。这是我们的战略。”
针对西欧建筑业发展低于全球的局势,西欧各国对新机的购买力有限,出口电动设备是发展的大势所趋,对于政治局势动荡且工程机械设备大量依靠进口的东欧,具有较大的增长潜力,以俄罗斯为例,俄乌冲突前,奥地利、德国、意大利以及其他西欧国家品牌是东欧地区工程机械的重要,冲突发生后,俄罗斯对外贸易伙伴关系发生变化,这也为我国工程机械品牌的市场拓展带来一定机遇。
中国市场正在缓慢复苏,但徐工、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等中国制造商依然寻求扩展到其他市场,如此多的中国整机厂参加INTERMAT并非偶然,而是反映了中国企业的全球雄心。
来源:今日工程机械